|
抗战刚开始那会儿,陈赓带着被称为“中国顶尖的一支队伍”的386旅,不但没像其他战友部队那样大展身手,反倒是开头就栽了跟头,受到了毛泽东的严肃责备。 386旅心里攒着一股劲儿,终于在1937年10月七亘村那场恶战中爆发出来。陈赓带着772团打了一场漂亮仗,名声大噪,他们用的战术还被军校当成了经典案例呢。 我们的战士,刺刀弯了就用枪托砸,枪托碎了就开始近身搏斗,力气使完了就搂着敌人往山崖下滚,有的人甚至急得直接用牙去咬敌人的鼻子。
这次战斗赢得特别漂亮,大家忙了一整天加一宿,才算是把之前的丢脸都找回来了。 不过这场战斗让我军的一个问题显露无遗,那就是建军十年来一直都很贫困。打跑了敌人后,我们没有立即派人去追,反倒是急着去搬东西了。 陈赓亲眼目睹了那一幕,心里头焦急万分。战后总结会上,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部队存在的问题。 电视剧《亮剑》里头,那个李云龙不太瞧得上的772团,经过七亘村那场激战,全团换上了日本人的衣裳,远远一看,根本分不清到底是日军还是咱们自己的队伍。 【一,初战不利,被教员批评】 要说这件事的具体来龙去脉,得从咱们军队的129师386旅开始聊起,这个旅可是被誉为“中国顶呱呱的一个旅”。 对于一个出色的将领,既要有真本事,也得有好运气。386旅的领头人陈赓,那可是名声在外,响当当的人物,可就是运气不太给力,老给他使绊子。 1937年,陈赓带着386旅跑到打仗的最前线,到了10月18日,他们抵达了山西的平定县。 兄弟部队在平型关取得了大胜利,还偷袭了阳明堡机场,好消息让人振奋。386旅的战士们心里都憋足了气,也想好好露一手。 陈赓在路上碰见了好多成群结队的国军逃兵,他向他们打听:“那些敌军跑到哪儿去了?” 回答是:“对手相当强悍……”
八路军披上了从日军那里得来的暖和外套。 一问之下才知道,这些逃兵连日本鬼子的影子都没瞅见,就吓得慌慌张张地逃跑了。 那时候的阎锡山,就像是身边围满了凶猛的狼,山西眼看就要被日军给拆散了,但八路军的及时出现,就像给陕西打了一针振奋精神的强心药。
老话说逃跑的士兵像猛虎一样慌乱……但386旅就像是大洪水里的一艘小船,偏偏要往上游划。政委叮嘱大家,别让友军那些败逃的士兵搅乱了咱们的心情。 386旅的772团,原本计划搭乘火车前往太原,但周总理突然来电说,太原眼看就要被日军攻陷,这时候去就等于往火坑里跳。因此,他们得改变计划,钻进太行山里头,跟国军联手从侧面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,拦住敌人不让它们靠近娘子关。 时间太赶,新兵训练来不及了,陈赓旅长就经常跑到各个班里,自己上阵给大家演示怎么打仗。 陈赓心里犯嘀咕,这日军到底有多厉害?怎么国军一见他们就吓得逃跑,连打都不敢打呢? 他突然想到,国军这么不经打,日军很可能就会骄傲自大起来,而这,正是他们的软肋。
刚好赶上敌人猛烈攻打友军第三军曾万钟的防线,友军孙连仲手下的上万士兵一见敌人就吓得逃跑了。陈赓决定从后面,试着突然袭击一下日军。 就像陈赓预料的那样,没错,敌人太过自大,没把后方防守当回事儿。 772团悄悄从后面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,干掉了一个中队,成功帮友军曾万钟守住了旧关阵地,还收获了不少武器和物资。 所以大家都夸陈赓,说他一战守住了老防线,给曾部赢得了难得的休整时间。 尽管772团首战取得了胜利,可771团那边却碰到了突发状况,他们不小心闯进了阎锡山七年前建的旧防御工事里,打算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…… 刘伯承知道这事后,连忙下令771团赶紧离开那些老旧防线,可不能再小瞧日本鬼子了。
771团刚迈开腿往后撤,敌人就猛地冲了上来。好在771团撤得及时,没吃亏,之后他们很快就在后面重新聚集起来了。 战地记者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和佩服,因为通常来说,友军一旦被打散,就很难再恢复原有编制,但八路军771团却能很快重新集合起来。 这件事情传到了延安,领导对386旅提出了严肃的指责。 陈赓看着兄弟部队一个接一个取得大胜利,心里可不是滋味,毕竟他可是黄埔出来的佼佼者,到现在还没能大展身手呢。 【二,386旅王近山,血战七亘村】 10月25日,刘伯承和陈赓瞧上了太行山中间地带的七亘村,心里盘算着在那里设个埋伏圈。 这个村子坐落在山西和河北两省的边界上,正好是周围三个县城碰头的地方,也是敌人一定会经过的道路。 村子被高高的大山包围着,路又小又窄,树木特别多,如果人躲在灌木丛里,就算使劲往上跳,也不一定能看到人影。
刘华清将军回想起,那个村子地形隐蔽特别适合藏兵,而要打埋伏的话,村旁边那条窄窄的小山路最合适不过,宽度连两米都不到。 山路左侧矗立着一道十米多高的山壁,上面大树小树还有灌木密密麻麻,一层叠着一层;而右侧呢,则是条深不见底的陡峭山沟,估摸着怎么也得有几十米深。 刘华清远远瞧着,那条小路就像给大山系上了一条带子,云雾一绕,又感觉它像是悬浮在半空中的神秘道路。 领导带着助手正在查看周围环境,突然远处传来枪声,他们意外地碰上了日军的一小队人马。 这么说吧,两边都派了侦查小队到村子里,现在他们直接打上了,很明显咱们这边更重要些。 刘伯承指挥队伍进行反扑,刚把地面的敌人赶走没多久,敌方的飞机就紧接着飞到了上空。 大家都让老师长赶紧走,但刘伯承非要留下,他把村子周边地形都摸透了,觉得敌人要是想攻打太原和占领那里,这条路肯定是必经之路。
真的没想到,敌人的20师有一千多号人,当天下午就朝着平定出发了,晚上在测鱼镇扎营休息,离七亘村也就二十来里地。 王近山副团长接到了任务,他带着772团的第3营急忙前往七亘村。到了第二天一大早,他们就悄悄进入了埋伏的地方,万事俱备,就等着打仗了。 第11连、12连,还有特务连的一个小队打头阵,第9连和第10连则在一旁随时准备支援。 山势陡峭,树木丛生,草丛茂盛,我军战士离山路近的地方不过十几米,远的地方也就大概四十米。
26号一大早,敌人真的撤出了测鱼镇,往七亘村那边去了。 走在日军最前头的是一排骑兵,可能是因为他们打阎锡山军队打得太“顺手”了,一个个看起来都挺悠哉的,边说边笑,还对着四周指手画脚,做着“三个月就拿下全中国”的美梦呢。 敌军骑兵小队本该负责探路侦察,但他们实际上啥也没查探;后面的物资队伍和骑兵一样,没遇到阻碍,也就直接走上了山路。
早上九点钟,敌人的骑兵队伍安然无恙地绕过了我们设的埋伏,只有他们中间的运输队不小心掉进了陷阱,至于那些殿后的敌军,还远远地在后头呢。 王副团长一声大喊,我军战士们的枪就响了,子弹带着怒气飞了出去。接着,四个连的兄弟们顺着山势猛冲下去,跟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残酷的肉搏战。 我军来了个突然袭击,敌军根本没防备。我军战士越打越有劲,刺刀用弯了,就换枪托砸,枪托砸坏了,干脆抱起敌人往石头上狠命撞。 当战士没了力气,他就搂着敌人一起跳下悬崖,两个人一起完蛋了。 根据现代出版社的《陈赓的故事》里头讲:有个人身上受了五六处伤,还是跟敌人缠斗在一起,甚至张开嘴把敌人的鼻子给咬了下来。
这场战斗中,最耀眼的英雄是我军772团的一名普通士兵杨绍清,他孤身一人迎战七名日本鬼子,以一敌七的勇猛姿态,拼刺刀杀红了眼,干掉了六个敌人。 剩下的那个日本兵,瞧见杨绍清身上三道口子直流血,非但没勇气上前近战,反而跟着逃跑的士兵慌忙奔向测鱼镇。 而772团特务连的一个小队,早就埋伏在半道上,就等着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,对逃散的敌军猛烈射击。 这场战斗持续了俩钟头,干掉了两百多敌人,还缴获了三百多头骡马,战利品搬了一整天加一宿。 这场战斗让军民们的抗战决心更加坚定,显示了中国人并不是别人以为的那样“容易被打败”。 在电视剧《亮剑》里头,李云龙一直看不上眼的772团团长程瞎子,没想到他们团其实是386旅的主力部队。
但这场战斗也让我军的一个大问题显露无遗,那就是赶跑敌人后,战士们忙着抢战利品,忘了继续追打敌人。 回到孔氏村老家一瞧,整个大院堆得满满当当都是物资,村民们瞧见这场景,都开心地拍起手来叫好。 772团在这次战斗中失去了五位勇士,陈赓为牺牲的英雄们举办了缅怀仪式,紧接着又为取得胜利的英雄们举行了表彰大会。 战争真是狠心无情,牺牲的是民族的英雄,挺立的是民族的希望,悲伤和喜悦被生死相隔。 【三,战后总结,再次出击】 28号一早,陈赓把772团的领导们聚在一起,开了个战后小结会,大家聊聊这次战斗中学到了啥,哪儿做得不够好,得赶紧补上。 陈赓表示,这场仗是个好的开头,接下来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打仗,因为在这场战斗中,部队显露出了两个大问题。 首先就是,冲锋的部队和守在阵地的部队,没有配合得很顺畅。冲锋的部队往前冲的时候,阵地上的部队没能很好地用火力帮忙压制敌人。
要是遇到激烈的大战,要是前后接应不上,那可就十分糟糕了。 另外一点是,敌人被击退之后,战士们本该趁机合力追击,不给敌人喘息之机,但没想到大家全都被战场上的战利品吸引住了,都忙着去搬那些缴获的东西,结果让敌人趁机溜出了包围圈。 陈赓对班以上的干部提出意见:“仗打赢后,大家都忙着抢战利品,这样就把打敌人的劲儿给分散了。咱们得赶紧集合起来,继续跟敌人干架,让后面的部队去收拾战场……” 对前线打仗的士兵们,特别是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,一边打仗一边总结经验,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。 就在陈赓给干部们讲话那会儿,一个通信兵急急忙忙跑到旅长跟前,递上了一份十万火急的消息。 陈赓翻开一看,脸上露出了不出所料的表情,他说自己早就料到敌人会来,所以马上叫停了会议,让大家赶紧准备打仗。 情报说的是:七亘村那帮敌人被打败了,他们逃回了测鱼镇,不过很有可能还会再回到七亘村来。 陈赓心里早有盘算,敌人要是想攻打咱们河北平定,那七亘村这条路他们是非走不可的,就算碰了壁,他们肯定还会再来的。 陈赓心想,敌人之前在七亘村栽了跟头,他们应该会以为八路军早跑了,不会再傻到在同一个地方用同样的招数,毕竟,谁也不会在同一个坑里摔两次嘛。
现在,陈赓偏不走寻常路,你说这是打仗的大错误,那我偏偏就要来试试这个“大错误”! 会议结束啦,各位领导都回部队忙着准备打仗,紧接着又出发去了七亘村。 打仗时,后勤物资就像活命根子,为了让前线的战士们有吃有喝,敌人觉得让运输队抄近道走七亘村是最快的办法。 最早到达七亘村的是772团第三营,他们这次选的埋伏点,跟上回比,往西边挪了点位置。 随后,第一营快速抵达了七根村,依照陈赓之前的计划,悄悄进入了事先选好的埋伏位置。 快到中午十一点时,敌人的后勤队伍,真的靠近了七亘村一带。 这次跟上次差不多,敌人还是派了骑兵在路上搜寻,大概有一百多鬼子,骑着马直接闯进了我们设下的埋伏圈。 尽管敌人这次看起来挺严肃,不像上次那么松懈,但他们还是没有认真搜查路过的山地和灌木林。
正如陈赓所料,敌人以为我们不会在同一个村子里重复使用同样的战术,结果日军小看了我们中国军队的实力。 当日军的前锋小队在探路时,压根儿没察觉到旁边的草丛中藏着陈赓精心训练的八路军战士。两队人马最近的时候,相隔不过四十多米远。 骑兵一下子就溜过了我们设下的埋伏圈,随后,那些运物资的部队也自然而然地跟了上来,一头栽进了埋伏里。既然前锋部队已经安然无恙地通过,按说后面的也应该“跟上步伐”…… 咱们的战士们立马开枪,子弹嗖嗖地从天而降,像瓢泼大雨,朝着敌人的后勤队伍猛扑过去。 日本鬼子压根儿没料到,陈赓会来这么一手突然袭击,尽管他们武器先进,可在战场上完全被牵着鼻子走,只能被动挨揍。 在那狭窄的山道上,敌人的庞大辎重队伍,很快就被我军拦腰截断了。
这时,陈赓发现有些敌人正往东边逃跑,他们急得像是无家可归的狗急着找地方躲,又慌得如同从网里漏出来的鱼儿。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,陈赓马上下令772团的第二营,赶紧去追逃跑的敌人。 打完这场仗,我们军队干掉了敌人一百多号人,还收获了好多物资,包括吃的、用的武器,还有牲畜之类的。 772团在七亘村经过一场激战,之后全团战士都换上了日式装备,披上了统一的大衣,脚踏日本皮靴,口里嚼着日本罐头。 远远望去,根本分不清哪边是我军,哪边是日军,772团这回收获颇丰,就连有的队伍都骑上了威风凛凛的东洋大马。 打了这仗以后,士兵们抗日的心更热了,对那些想保卫家园的年轻人来说,这场胜利就像是打了一针强心剂,让大家士气大振。 以前陈赓老想着要那种特别详细的军用地图,就是比例尺到五万分之一的那种,可阎锡山和蒋介石就是不肯给。但打了这一仗后,386旅从日军那儿缴到了超精准的军用地图,这下子他们就像是老虎长了翅膀,战斗力大增。
换个说法,从大局考虑,陈赓在七亘村打的那一仗,就像是直接从日军背后捅了一刀,把他们的计划全给搅乱了,这样一来,山西的阎锡山部队和河北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打仗时就轻松多了。 特别是靠近娘子关的那几千名友军,本来被鬼子围得水泄不通,但多亏了七亘村那一仗,把敌人的补给线给切断了,这才让他们从敌人的包围圈里逃了出来。 经过这场战斗,日军开始留意到386旅的陈赓,发现八路军里头,竟然有像刘伯承、陈赓这样打仗的高手。 听说八路军在七亘村取得了大胜,周边好几个县城的老百姓都特别高兴,于是大家伙儿都自发组织起来,带着鸡蛋、面粉、还有牛羊等东西,去慰问咱们的战士们。 772团用从日本人那里缴来的东西,摆了好多宴席,还拿起日本人的烧酒来招待大家,这烧酒就成了他们鼓舞人心的好方法,号召军民团结起来,共同保家卫国。 陈赓在开战后总结会时,反复强调说,七亘村我们能赢,主要是因为日军太轻敌了,仗着自己装备好就骄傲,而且他们的指挥光说不练,不切实际。 我军瞅准了敌人的破绽,借着山势地形,找了个合适的埋伏地方,这才赢得了这场仗的胜利。
从对手那里我们得到教训,自己绝对不能小看敌人,一旦我们放松警惕,很可能也会吃大亏。 娘子关失守后,国军急忙逃跑,离开了战场,又上演了一出惨败的景象。国民党那边的黄绍竑,给刘伯承打了个电话,讲了现在的危急情况,话里带着想一起撤退的意思。 刘伯承肯定不会撤退,他直接用七亘村那场仗来说明:“咱们已经赢了一回,而且还想接着赢,这不就证明游击战挺管用的嘛。” 黄听了这话,觉得十分惊讶,心里头也挺不好意思的。敌人眼看就要打过来了,大男人怎么能丢下老人孩子不管呢?
朱德在跟记者聊天时,提到了七亘村那场战斗,说从敌人后面突袭,是种很管用的打仗方法。 战争不光是在正面的战场上打,敌人后方也是个战场,历史多次表明,在敌人背后也能拖住好多敌军。 尾声小记: 七亘村之战的绝妙之处在于,刘伯承和陈赓居然在同一个地方,连着两次给日军来了个措手不及,这可真是出乎日军意料,他们做梦也没想到,八路军会这么大胆,敢重复用同样的招数。 抗战的战火刚燃起来没多久,772团打了两场仗后,全团上下就都换上了日本人的装备,这说明他们缴获的物资可真不少。 【参考资料:】 《陈赓的故事》 《刘华清往事回忆》 《中将王近山的传奇故事》 《刘伯承的故事》
|